一、現狀、機遇和挑戰
(一)“十一五”環保和生態建設工作取得的成效
“十一五”期間,我市以經濟社會雙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兩大戰略統領全市的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工作,高度重視環保規劃的實施,以“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為抓手,堅持“為當代建設一個經濟強市,給后代留下一個生態東莞”的理念,大力推進污染減排,全面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全力提升和改善環境質量,在環境建設和生態保護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截至2010年底,全市基本完成了“十一五”環保規劃的各項指標任務,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環境質量總體穩中趨好,為“十二五”環保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通過國家環保模范城市考核驗收。“十一五”期間,我市將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作為統攬環保各項工作的總抓手,投入376億元全力推進實施“碧水、藍天、綠地、宜居和綠色GDP”五大工程,全面開展重點污染企業、造紙行業、畜禽養殖業、東莞運河、油氣回收、機動車尾氣、清潔空氣行動等一系列環境綜合整治,始終以高壓態勢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促進城市環境的改善,實現污染防治管理全面加強、環境設施城鄉覆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等顯著成效,并通過了環保部“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考核驗收。
全市環境質量全面改善。截至2010年底,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市區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100%,東江東莞段水質保持在Ⅱ類標準,東莞運河水質由劣Ⅴ類改善為Ⅵ-Ⅴ類,全程控制了黑臭現象,達到景觀用水功能目標;全市海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未發生嚴重海洋災害和重大海上溢油事故;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57天,對比2005年,酸雨頻率下降13.5%,降水pH均值由4.07提升為5.11,摘掉了重酸雨區的帽子,大氣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的年平均濃度呈逐年下降趨勢;全市聲環境質量和輻射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均符合國家聲環境和輻射環境質量的相關標準;固體廢物管理得到加強,城市污泥和醫療垃圾初步得到有效處理。
特征污染物總量控制成效顯著。“十一五”期間,我市堅持把污染減排作為環境保護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實施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監管減排;以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全力推進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工業零星廢水處理工程、電廠脫硫工程、生活垃圾處理工程、醫療廢物處理工程、污泥資源化處理工程、環保專業基地等環保設施的建設,提升了環境治理的能力?!笆晃濉逼陂g,規劃建設總處理規模達204.5萬噸/日的34項污水處理工程已完成33項,基本完成配套截污主干管網工程的建設,同時啟動次支管網的建設;建成運營大嶺山、塘廈、茶山3個零星廢水處理工程,簽約并納入集中處理企業631家;配套建設了沙角電廠群和東莞市玖龍紙廠、理文紙廠和三聯熱電廠等燃煤大戶的各類脫硫設施,達到年削減9萬噸二氧化硫的能力;新增橫瀝1500噸/日、厚街900噸/日的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并啟動了市區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改造工程,全市正運營的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2800噸/日,占全市垃圾日產生量的30.68%;建成規模為20噸/日的市醫療廢物處理中心,全市1026家醫療機構的醫療廢物實行集中收運處置;建成樟村水質凈化廠污泥初級處置項目和黃江污泥處理廠一期工程(1000噸/日);規劃建設的7個環保專業基地均通過環評審批,其中麻涌基地已初步建成。到2010年,我市實現“十一五”期間經濟總量年均增長13.3%,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年排放總量控制在10.47萬噸和9.12萬噸,比2005年分別削減22.4%和54.4%,呈現出經濟總量上升、排污總量下降的良好發展態勢,順利完成減排考核任務。